top of page
作家相片Planet For All

人奶給人喝,豬奶給豬喝——牛奶給誰喝?



牛是誰?


牛與貓狗一樣,都是聰明、有個性、有感情的可愛動物。


牛喜歡群居,當中有領袖,有社交秩序。牛腦部發達,記憶力強,富好奇心,會互相學習,部分更會成為終生好友——好友去世,甚至會哀悼牠們。母牛更是充滿愛的媽媽,互相照顧大家的孩子是尋常事。牛一般可活到18-25歲。


不過,牛,同時也是牛奶工業的受害者。



人類比小牛更「需要」牛奶?


牛奶及相關製品需求之大,往往叫人難以置信。單單在香港,每年進口的奶製品便有上億公斤之多。而在香港出售的牛奶,很多都是來自中國大陸,香港本身並没有生產牛奶。所謂香港製造的「鮮奶」,其實不過是一個謊言。


高效產奶機器


為了應付全世界的龐大需求,母牛和母雞一樣,只好化身成為生產機器。


作為一部產奶機器,母牛需要不停被人工受孕,才會不停有孩子;不停有孩子,才會不停產奶——因為小牛需要喝牛奶。這和很多哺乳類動物一樣,是大自然的規律。


一般母牛生下孩子後,每天大概會產奶8公升,以滿足小牛的需要。但是,每天8公升,絕對不是一部合格的產奶機器應有的產量:每天30-50公升才是基本要求。母牛的心臟負荷幾乎與三項鐵人賽的運動員無異。要生產1公升的牛奶,母牛的心臟需要輸出500公升的血液;30公升的牛奶,便要15,000公升的血液。天天如是,叫母牛如何負荷得了?


永無止境的強姦,無窮無盡的激素和抗生素,為的都是牛奶。付出沉重代價的,當然是牛媽媽。乳房感染、鈣質匱乏、四肢殘障⋯⋯令這些牛媽媽的產奶量大約於四歲左右便開始下降。機器壞了,當然便要更換。


牛媽媽的一生,就以廉價味美的牛肉作結。




骨肉分離的情感創傷


假如牛奶工業對牛媽媽的傷害僅此而已,也算得上一個好消息吧。


從懷孕到誕下小牛,牛媽媽一般都要懷胎九月。骨肉之間的聯繫,和人類不相伯仲。


可是,由於人類要喝牛奶,小牛便不能喝牛奶。不讓小牛喝牛奶最直接的方法,便是當小牛出生後不久,盡快擄走小牛。結果是,牛媽媽在這邊不斷哀嚎,小牛在那邊不斷哀嚎,互相天真地期盼,哀嚎能夠帶來團圓。




小牛被擄之後


然而,骨肉分離只是悲劇的序幕。


小牛被擄之後,通常會被獨自囚禁在狹窄的箱子裏。雌性小牛將會步媽媽後塵,成為下一代的產奶機器;雄性小牛則會被賣走,並在16-18週歲時宰殺。這是因為牠們既没有成為生產機器的條件,又不是「食用牛」品種。


命運就如雞蛋工業之中的小公雞。


殘忍的象徵:牛鼻刺


牛鼻刺是帶有尖刺的塑膠或金屬環,鎖在鼻軟骨或套在嘴巴。


牛鼻刺有兩種功能。一,不讓小牛從牛媽媽那裏吸吮牛奶。因為牛媽媽會痛,會避開小牛。二,不讓小牛互相吸吮,避免誤吞毛髮,影響健康。


目的只有一個:製造痛楚,避免影響牛奶產量。


野蠻的砍角、剪尾


在工業農場之中,但凡影響產量的東西,統統都要消失。牛角與牛尾,便是一例。


由於飼養環境擠迫,牛角容易令牛受傷。有見及此,小牛出生後不久,牛角便會被砍去。牛的角和雞的喙一樣,其實滿佈敏感的神經線。不用止痛劑或麻醉劑,直接砍角,手起刀落之處,盡是超越筆墨所能形容的痛。鉗子、鋸刀、圓筒刀、 電烙鐵、腐蝕性化學品等等⋯⋯刑具不一而足。


砍完角,當然少不得剪尾。常見的剪尾方法,是先用橡筋圈勒緊尾包,截斷血液流動,然後用燙鐵或是利刀,一刀兩斷。剪尾不單令牛劇痛難當,失去尾巴的牛,從此再没法驅趕蒼蠅等小昆蟲,容易焦躁不安。長期的心理壓力,令牠們的痛苦變得更加立體。



人,並不需要牛的奶


一杯牛奶,多少血淚。


牛奶包裝盒上的圖文,以至「人類需要喝牛奶吸收鈣質」這說法,大概是我們所接觸過最大的商業謊言之一。誰會想到,白色的牛奶之中竟然附送大量痛苦、血腥、暴力、激素、抗生素及化學品等等贈品。


其實,很多植物都含有豐富鈣質,部分植物的鈣含量甚至比牛奶還要高,而且更易被人體吸收。另外,和植物蛋一樣,「植物奶」同樣正在風行全世界。豆奶、米奶、椰奶、杏仁奶、腰果奶、榛子奶、藜麥奶、燕麥奶等等⋯⋯多不勝數,任君選擇。


牛的奶,是給初生的小牛喝的。為甚麼成年的人類,竟然也「需要」牛的奶呢?

0 則留言

Commentaires


bottom of page